在这个时代里,做个积极向“丧”的人
脱口秀演员兼作家李诞前段时间
参加综艺节目的时候透露
自己刚结婚不久
消息一出
话题立马被刷上了微博热搜前十
这个引领了一波“人间不值得”丧文化风潮的男人
悄悄地结婚了!
妻子还是大美妞陈典!
网友内心真的如图
↓↓↓
但这也蓦地令人清醒
想起这句话似乎还有前半句
李诞原话说的是
“开心点吧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可许多人往往只记住了后半句
并将它断章取义解读成了“人间不值得来这一趟”
人们选择自己最能共鸣的方向去解读这句话
无可指摘,毕竟这是丧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
哎,那这个所谓的“丧文化”到底是什么?
丧文化和它的孩子
百科词条定义中,"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
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
如果刻板的定义让你看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那么看看这些它旗下的其他“孩子”
一定会让你心生熟悉感
你是否也曾为它们转发过or点赞过呢?
戳破生活真相的“一人一句反鸡汤”与生活在压抑中的马男波杰克
丑到变形的悲伤蛙与非要跟喜茶正面刚的丧茶
还有把丧文化发挥到极致的日剧
《逃避虽然可耻但却有用》
它的每一句话仿佛都说在了你的心坎上
令人眼角一湿
如果这些都还只是抽象的情感共鸣
那么根据UC大数据在去年上半年
所做的“丧”文化报告
“丧”借由数字开始变得形象起来
根据资料显示
沮丧情绪在80后和90后身上尤为常见
联手占据了近80%的比例
跟60后和70后远远地说了拜拜
爱喝早茶的广州人民和爱吃火锅的成都人民
先后占据了“丧气”排行榜的一二名
生活节奏在国内公认较慢的两座城市
“丧”指数竟然如此之高
拖延和熬夜是丧文化中的两大典型表现
也就是说,越丧越拖延,越拖延越丧
容易导致猝死的熬夜同理
形成了封闭死循环
至于丧的原因
“中年危机”以微弱优势胜过“单身”
夺下榜首位置
难怪现在的年轻人头发越来越稀疏了......
我们越来越喜欢自称咸鱼
越来越容易觉得生活黯淡,世界无趣
甚至还常常听到来自上一辈的声音
“看吧,这真的是垮掉的一代,这样不思进取。”
但我们的“丧”就真的是自我放弃和颓废吗?
不,海青菌并不认同
丧文化背后的心理
如果你们认同“小确幸”的意义
那么请也尝试理解“小确丧”的存在理由
1.“丧文化”是对传统鸡汤文的厌倦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多少成功心理学,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对“生活”和“现实”这两个词,慢慢地我们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与其一味地盲目相信“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但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大家现在更倾向于自嘲一句“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顺便还夹了一下你的脑子”。
换言之,我们只是不再盲目相信“鸡汤文”。对现实的处境多了一份清醒的认识不代表就是不积极进取了。
2.“丧文化”符合现代青年人的焦虑心理
网络和时代的进步,为人们的负面情绪提供了更多的出口,丧文化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中介载体。通过它,同样焦虑的人们得到了情感共鸣,它其实也是一种现代青年人用以情绪自我调和的工具。
成长是独立的过程,独立的“独”也是孤独的“独”,是丧文化衍生的共鸣感帮助我们接受了自己的焦虑。
3.“丧文化”是对现实的负隅顽抗精神
丧文化在本质上跟消极思想还是有区别的。它大都以幽默自嘲的方式呈现,心酸的同时博人一笑。我们在这份调侃中得到片刻的喘息,短暂地“放弃人生”,短暂地“背叛”标准的人生意义。在被窝里敲下过无数句“人生不值得”,在第二天的清晨里一如既往地按时上班。
这大概是我们对残酷的现实生活能做出的最温柔的反抗和最有韧性的坚持。
最后,海青菌想以一句
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来结尾
“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
仍然热爱生活 ”
剖除表面,丧文化的内核与它其实是一致的
“丧”是一个长途公路上的休息站
我们在这里得到片刻松弛
偶尔的脆弱和放纵也是为了更好的启程
你见过哪辆车会在休息站停一辈子呢?
没有吧
海青菌和朋友们都觉得
虽然我们都很“丧”
但我们也都热爱着生活呢
-END-
猜你还想看——
1、本周日将迎来今年的流星雨之王了,你确定真的不看吗?|本周热点猛回头
素材来源:搜狐娱乐、澎湃新闻、百度TA说等
本期编辑:April
本期责编:小V、TONG
业务合作、投稿 :hzqtw2011@163.com
▼
微信订阅号又改版了!
为了方便大家第一时间找到我们
请给海珠青年标颗星吧!
别忘了给海青菌点个
↓↓↓